链接:https://www.zhihu.com/question/20149259/answer/19940698
来源:知乎
著作权归作者所有。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,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但当初是讲美国文学史,19世纪的作家霍桑的时候推荐这部电影的。刚讲完《年轻人古德曼·布朗 霍桑》(Young Good Man Brown by Nathaniel Hawthorne),经典短篇,霍桑的代表作之一,讲了一个清教青年叛离宗教的故事。古德曼 布朗偷偷去赴魔鬼的聚会,没想到在那遇到了村里的各种人,男女老少,甚至威望甚高的长老。最绝望的是,最后他在魔鬼的聚会上见到自己虔诚的妻子斐丝。所有人在白天虔诚祈祷,在夜里奔赴魔鬼的聚会,放浪形骸,秘密被揭露,每个人都深藏罪恶。小说最主要的特点,也是霍桑最重要的风格之一,象征。主人公古德曼名字本身是”好人“,他的妻子斐丝,英文原文是”Faith”,就是“信仰”。“好人”古德曼追随魔鬼,他的妻子“信仰”也同样堕落。他最后长叹一句:“My Faith is gone!”说的不仅是妻子的离去,也暗示自己的信仰在那一刻分崩离析。霍桑是19世纪美国作家。浪漫主义,清教色彩,哥特风格,超验主义,基本构成了霍桑的关键词。霍桑坚信人性中恶的本质,无论是什么样的人,都暗藏不为人知的罪恶的秘密。《红字》(The Scarlet Letter)就是他写作理念的经典。电影本身也是情色,惊悚,充满宗教气息。名字就很ironic。英语中一般都说Eyes wide open. 睁大眼睛。Eyes wide shut.反其道而行之,和电影中情节也不谋而合。参加秘密聚会,所有人带着面具。你最好闭上眼睛,尽情享受,不要知道太多。大睁双眼想看清一切,最后只能惹是非上身。白天黑夜,世界颠倒。名流,大亨,学者,明星,白天里位高权重,夜里彻底释放,物欲横流。人被本能主导,善被抛弃,恶成了主导,和霍桑的观念不谋而合。